第548章 科技依然还是主线(2 / 2)
另一位股民则安慰道:“别着急,这就是市场的常态,调整下来说不定就是机会呢。”
确实,本次调整的目标和空间都不是特别大,调整的极限位置3250点,第一支撑位置3280点,所以不必太过于担心,调整下来就是埋伏的时候。
在这个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,波段思维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投资策略。
波段思维的底层逻辑是将市场分解为可操作的片段,其核心在于三个维度。
首先是无视牛熊,只问位置和概率优势。
“当前位置有没有概率优势?”
这是波段交易者的核心问题。当大盘市场情绪崩塌时,他们敢于在恐慌中买入,当市场转强的时候,他们敢于在主线板块回踩时加仓。
这就像是在暴风雨中勇敢地捕捉机会的渔夫,他们不被市场的整体趋势所左右,而是专注于寻找那些具有概率优势的位置。
其次是动态决策的精密算法。波段交易是一套严谨的程序,包括市场强弱判断、交易方向选择、买卖点锚定。
强势市场容忍波动做大波段,弱势市场收紧止损止盈。
这就像是一位精密的工程师,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调整自己的策略,以达到最优的投资效果。
最后是反人性的逆情绪操作。
波段交易短期总是逆情绪操作的,高潮人声鼎沸减仓,而恐慌无人问津加仓。
和价值投资的长期交易不同,波段交易考量的是短期市场情绪,在信息泛滥传播快速的时代,投资者更容易情绪化,所以,更容易被波段交易的逆情绪方法捕捉。
然而,大部分人做不好波段,原因是多方面的。
时间尺度错配是一个重要因素,牛熊思维者盯着周线月线图争论多空,波段思维者却在日线甚至60分钟线寻找买卖点。前者像用天文望远镜看路,后者像用显微镜做手术。概率与完美的冲突也是一个问题,波段交易追求“60%胜率+2:1盈亏比”的统计优势,而牛熊思维者渴望“100%确定性的暴利”。
此外,执行力的反人性考验也是一大障碍,当市场恐慌时,牛熊思维者选择“等企稳”,而波段思维者看到的是“赔率空间”。
下跌中,波段交易者可以通过“恐慌性放量+催化”模型在波谷抄底,但普通人难以克服“接飞刀”的恐惧。
破局之道在于构建波段思维,重置认知坐标。
删除“牛市”“熊市”等词汇,改用“强势区间”“弱势区间”;建立“波段清单”,每日记录符合“波段条件”的标的;
量化交易信号,包括市场强弱、仓位管理、买入条件、卖出条件、止损条件等;
建立反馈闭环,每周复盘,统计胜率、盈亏比、最大回撤,错题归因,将亏损交易归类为“模式内止损”或“模式外冲动”,前者坚持,后者改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