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1章 目标,东南半岛(2 / 2)
反倒是南诏国的水师在蓬勃发展。
不少在南洋经商的海商,以及南洋的小国,只知南诏国水师,而不知大明水师。
这不是什么好的现象。
或许在有些人看来,大明和南诏国是兄弟之国,同为太宗后裔,有南诏国帮忙守着海洋,大明可以高枕无忧,也没有必要在水师上投入太多。
可朱见深作为皇帝明白,大明和南诏国虽同为太宗后裔,但这份血缘关系又能持续几代人?
更何况,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!
南诏国越是强大,朱见深就越是睡不着觉。
这个问题,朱见深也是要解决的,不过要等到拿下了东南半岛之后,慢慢谋划。
毕竟有血缘关系,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的。
…
在各方利益一致的情况下,大明朝廷所爆发出来的效率是极高的。
首先就是礼部代表大明朝廷责问东南半岛的小国,这些年袭扰边境,给我大明造成了损失你们认不认。
并列出了详细的数据。
如某年某月,主动挑起摩擦,我大明的军民死伤多少人。
某年某月,侵占了我大明多少土地。
一桩桩一件件,都有详细的证据。
当然,列举的都是大明吃亏的。
而对于大明所占的便宜则只字不提。
说是不能助长武人的嚣张跋扈。
笔杆子在文人的手里,他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。
对于大明的责问,各国使臣有苦难言。
因为大明列举的都是事实,而且还有证据。
不过,大明在吃过亏之后都报复回来了啊!
使臣想要解释,但礼部的官员根本不听。
还说:“你们承认了就好,如此我大明收拾你们就不算是师出无名。”
于是很快一份讨伐檄文便新鲜出炉。
东南半岛的小国不服王化,挑衅大明。
大明忍无可忍,决定出兵征讨。
此战,大明出动步军、火器兵、骑兵包括后勤人员合计三十万,水师数万。
号称五十万!
将领的选择基本上都是有在东南西南作战经验的,这是为了确保战事的顺利。
还有调遣的京营将士,也需要先到达交趾进行适应性训练。
东南半岛与大明北方的气候完全不同,不做准备,贸然出征,非战斗减员会非常多。
都是大明的精锐,不能白白损失。
于是,这前期的准备就准备了足足大半年。
等到开战的时候,已经入冬了。
好在东南半岛就算是冬天,气温也在零上。
而且还没有夏天那般炎热,明军的战力没有受到一点影响,甚至还想着赶在天气热起来之前结束战争。
尤其是从北方来的将士们,对东南半岛的炎热是极其不适应。
要知道,他们身上可还穿着盔甲呢!
负担非常重。
就在大明准备和东南半岛的小国开战的时候,成华十年十月底,朱见深巡视内藏库,邂逅了一个女官。
朱见深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里,可对于女官来说,命运的齿轮正在缓缓转动…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