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7章 多面下注(2 / 2)
“这里的荒地很多吗?”赵云见刘辩陷入沉思,接住话头道。
刘辩嗯了一声,目光炯炯的看向北方,道:“一切的变革,都要在稳定的基础之上,‘军政分离’,将兵权收归朝廷,才能应对‘新政’可能引发的祸乱。”
老妇人跟着道:“他们的地都不好,好的地,早就被买走了。我听说,东庄的李家,二百万钱买了五千多亩地。”
刘辩看了眼,转向赵云,道:“子龙,伱有意问了那几句,是有意的?”
一一一.二五三.二四六.一九三
刘辩慢慢走着,不断沉思,脑海里闪过了种种对策。
赵云这时上前来,道:“张辽,吕布来了。”
刘辩看着两人的牙口,若有会意,道:“我看四处荒地不少,少种一些,应当可以吧?”
刘辩心里感叹一句,而后道:“这些地都在士族大户手中吗?”
倒是赵云第一次开口了,道:“老人家,这里荒无人烟,二老也不能重地,是如何生活的?”
老者见他如此,不由得仔细回忆那位先生的话,道:“先生说,主家是不想降租。如果这边将荒地给穷人种,那就要贴上粮种,耕具,一时半会儿还收不回成本。如果为了这几块荒地,引起其他佃户的不满,就有些得不偿失了。”
老者笑呵呵的,又给赵云盛饭。
曹操的动作,有些慢啊。
刘辩是大汉朝的皇帝,大汉朝的根基又在士族。大汉朝廷没有士族的支撑,早就亡了。
刘辩又喝了口,感觉着喉咙有些刺疼,道:“老人家,平日里就吃这些吗?”
皇甫坚长,赵云,卢毓等人没有说话,这个话题,已经不是他们能置喙的了。
刘辩没有意外,停下脚步,背着手,道:“让许攸主持丧礼吧,格调大一点。同时给尚书台递话,许攸继任刑曹尚书。”
老妇人看了眼老者手里的钱袋子,望向那片林子,叹气道:“这么好的后生,希望别被抓走了。”
老者笑呵呵的道:“难怪了。其实啊,之前我们也不懂,是后来一位落魄的先生路过,与我们说明白了其中的原委。”
主家不止这一块地,如果这边降低佃租,甚至要投入穷人开荒种地,那边的佃户就不好交代了,是以,这些地宁可荒了,也不能给穷人种。
第二天一早,刘辩告辞,与赵云慢慢离开这户人家。
“臣只是奉旨行事。”张辽道,脸色沉稳,不动分毫。
……
不多时,两人就来到了刘辩跟前,并没有带武器,跳下马,齐齐单膝下跪,道:“臣张辽/吕布,参见陛下!”
“陛下,前面是几处土匪占据的山头,得绕道了。”皇甫坚长跟在刘辩身后道。
可士族的不断膨胀,又在侵蚀大汉朝的根基,长此以往,大汉朝还是会亡。
话头有些绕,但刘辩稍一思索,还是明白了。
刘辩慢慢走着,抬头望着远方,目光深邃的道:“土地问题,还是根本问题。而基于土地的人丁,赋税同样有大问题,解决这些问题,需要从上到下的统一行动,朝廷要坚定意志,同时地方要戮力同心,方能奏效。这就又牵扯到了吏治的问题,而吏治不是三言两语,一年两年能够解决的。朕原本以为,五年,加上前面的五年,十年时间,总该有个小成,现在来看,别说小成了,目标的一半都未必能达成……”
相比于张辽的从容,吕布则十分激动,跃跃欲试,欲言又止。
“愿闻其详。”刘辩神色微肃。
刘辩摆了摆手,道:“朕没说你做错什么,无需介意。”
“赔十年的佃租。”老妇人道。
“是这样的。”老妇人道。
刘辩其实是不善于与人攀谈的,一时间不知道怎么接话。
刘辩听着老妇人平淡从容的语气,神色微怔,道:“是晚辈冒昧了。”
刘辩打量了一下老者家徒四壁的情形,心里默默记下这一个。
张辽躬身,道:“是。”
刘辩闻言,转过头,只见东面不远处,两匹快马,正在疾驰而来。
刘辩连忙起身,双手接过,道:“多谢老丈了。”
不知道过了多久,卢毓发声了,道:“陛下,洛阳来信,说是司马公病逝了。”
老妇人吃了一口,打量着刘辩与赵云,疑惑道:“我观二位客人穿着华丽,也不像寻常人,怎么喜欢打听这些人尽皆知的事情?”
“是。”卢毓应道。
这是‘国政大策’,他们没有资格,也没有胆量‘参与讨论’。
赵云神色不动,躬身道:“是。”
“不吃米面吗?”赵云面露疑惑。
“既然是荒地,又怎么会有地主?”刘辩抬头,看着老者道。
刘辩微微点头,下邳郡的情况,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。
老者道:“年纪大了,吃不了。”
老者给他与妻子也盛了一碗,坐回去道:“这些小老儿就不知道了,反正这些地,荒废有些年头了。有流民跑到这里,本也想开垦,都被打跑了。”
“多,”
刘辩望着远方,踱着步子,心里推敲不断。
赵云向来谨慎,在他身边从来不多嘴。
刘辩笑了笑,道:“屯田应该支撑不了你的开支,其他的,是你募捐而来?”
赵云倒是没有刘辩这么‘矫情’,吃的飞快,很快半碗下肚,见刘辩不说话,开口道:“老丈,这里官府会强派徭役吗?”
卢毓等跟在刘辩身后,一个字不敢说。
但凡刘辩换个身份,就能破罐子破摔,将一切不利于他统治的势力砸的稀碎,重头再来。
“谢陛下。”两人同时起身,躬身立在刘辩身前。
除了钱粮外,还有家族子弟,在各‘王命之人’幕府中出仕。
多面下注,两面三刀,是当世士族不约而同的做法。